跳到主要內容

精選

美中談判露曙光,台股衝破22,000點!這波漲勢能撐多久?

美中貿易談判在倫敦傳出正面進展,雙方已於6月10日結束為期兩天的會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談判進行順利,市場傳出美方願意放寬部分科技產品出口管制,換取中國放寬稀土出口限制。受此激勵,台股昨日強勢突破22,000點整數關卡,大漲451.85點,漲幅達2.07%,收在22,242點,台積電單日貢獻超過6,000億市值。但這波慶祝行情能持續多久?投資人又該如何應對? 小明 : 章桑,昨天看到台股衝破22,000點真的很興奮!但說實話,我有點擔心這只是曇花一現。美中談判雖然有進展,但你覺得這次真的會有實質突破嗎? 章桑 : 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看到大盤這樣漲確實讓人振奮。這次倫敦會談確實釋出了一些正面訊號,美方表示願意取消部分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包括晶片設計軟體、化學品等,來換取中國放寬稀土出口管制。但坦白說,我覺得關鍵還是在執行面。記得5月日內瓦會談後,雙方也曾短暫和解,但很快又因為各種出口管制問題重新緊張起來。 小明 : 對啊!我就是想到這點才會擔心。而且我注意到這次台積電漲得特別兇,股價都到1045元了,會不會漲過頭了? 章桑 : 台積電這波確實是領頭羊,主要是受惠於AI伺服器需求持續強勁。根據最新數據,台灣5月出口額首度突破500億美元,年增3.5%,對美出口更是暴增87.4%。這背後就是AI產業鏈的支撐。不過說到估值,我個人的投資哲學是:再好的公司也要看價格買。現在台積電的本益比已經不便宜,但考慮到全球AI市場正以35.9%的年複合成長率擴張,這個基本面支撐或許還能維持一段時間。 小明 : 咦,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如果美中真的達成協議,對台灣的科技業是好事還是壞事? 章桑 :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次談判凸顯了全球科技競爭的複雜格局。一方面,中國憑藉其在全球稀土供應鏈的主導地位掌握了關鍵籌碼;另一方面,台灣則以其高階製程的技術優勢保有話語權。然而,這種均勢並非永久。長期來看,一旦美中在科技管制上達成重大妥協,台灣「不可或缺」的戰略地位便可能受到挑戰。畢竟,在地緣政治的棋局中,任何技術優勢都需隨著局勢變化而重新評估與定位。 小明 : 等等,你剛提到稀土,這對我們投資有什麼影響嗎?我之前都沒注意過這個領域... 章桑 : 稀土確實是個容易被忽略但很重要的領域。中國幾乎壟斷了稀土磁鐵材料的全球市場,這些材料對電動車、風力發電等產業都是必需品。如果中國真...

永豐金併購三連發!16億買匯立證券背後的野心與風險

永豐金(2890)在端午連假前再度投下震撼彈!繼599億元併購京城銀行、收購柬埔寨Amret後,29日晚間又宣布旗下永豐金證券將以16.28億元合併匯立證券。這家向來穩健的金控為何突然展開併購狂潮?從4.78%衝上5.42%的台股經紀市占率背後,究竟藏著什麼樣的戰略布局?


小明:

章桑,永豐金近一年併購動作頻繁,已完成三起收購,這次以16.28億元買下匯立證券,其背後意義是什麼?

章桑: 

雖然16.28億元相較於京城銀的599億元確實不大,但這筆交易的戰略意義不容小覷。匯立證券原本是法國里昂證券在台灣的分支機構,專精外資法人業務,2024年稅後盈餘3.3億元,股東權益報酬率高達29.8%。更重要的是,合併後永豐金證券的台股經紀市占率將從4.78%躍升至5.42%,這0.64個百分點的提升,在競爭激烈的券商市場中相當可觀。

小明:

所以永豐金這是在搶攻外資法人市場?這個市場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章桑: 

外資法人業務是券商的金雞母,毛利率通常比一般散戶業務高出許多。匯立證券深耕外資管道多年,擁有豐富的歐美機構投資人資源。對永豐金來說,這不只是市占率的提升,更是打通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管道。透過匯立的外資客群,永豐金證券輔導的上市櫃企業未來更容易接觸到優質的歐美長線機構投資人,這種綜效價值遠有望超過16.28億元的收購成本。

小明: 

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我比較好奇的是,永豐金一年內搞三個併購案,資金壓力會不會很大?特別是京城銀那個599億元的大案子。

章桑: 

永豐金在併購匯立證券時表示,資金主要來自公司現金餘額,必要時會透過商業本票發行、銀行借款或債券發行來支應。而京城銀的併購採用現金加股份轉換,支付現金297.2億元,增發12.78億股。以永豐金2024年稅後純益222.29億元的獲利能力,加上ROE連續三年在銀證型金控排名第一,資金調度應該不成問題。關鍵是這些併購能否在合併後產生預期的綜效。

小明:

說到綜效,我有點擔心京城銀的狀況。聽說今年前4個月獲利表現不太好,永豐金股東會上也有人質疑,這會不會影響整個併購案?

章桑: 

這個問題在5月29日的股東會上確實被小股東提出。永豐金財務長許如玫解釋,京城銀獲利下滑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今年首季資本市場不佳衝擊交易損益,二是合併前進行風險性資產處分產生損失。不過永豐金董事長陳思寬強調,雙方互補性很高的看法沒有改變。

京城銀全台擁有66家分行,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在特定區域有深耕優勢,能與永豐銀的191家分行形成互補效應,特別是在提升市場覆蓋密度和客戶服務據點方面。從營運整合來看,這個併購邏輯依然成立。

小明: 

從時間軸來看,這三個併購案的進度如何?會不會有整合上的困難?

章桑: 

進度方面,柬埔寨Amret的第一階段80%股權已在今年初完成交割;京城銀的併購案在3月3日股東會通過,目前正等待主管機關核准,預計2025年第4季完成股份轉換;匯立證券的合併基準日暫定為10月20日。永豐金總經理朱士廷表示,評估併購時主要考量三個面向:拓展經營版圖、延伸業務觸角、增益集團綜效。從員工安置來看,5月9日永豐金已與京城銀企業工會簽署員工安置計畫,顯示整合準備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

小明: 

這樣看來永豐金的併購策略還蠻有順利的。但我想知道,對一般投資人來說,這些併購案會帶來什麼影響?

章桑: 

對投資人來說,短期內要關注幾個重點:首先是整合成本,併購初期通常會產生額外費用;其次是綜效實現的時間,通常需要1-2年才能看到明顯效果。長期來看,永豐金透過這些併購將資產規模推升至3.1兆元,在金控業的競爭力將顯著提升。2024年永豐金稅後純益222.29億元創歷史新高,三年年複合成長率達11.1%,排名全體金控第一。如果併購整合順利,未來獲利成長動能將更加強勁。不過投資人也要留意併購案的執行風險和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

小明: 

最後想問,永豐金這波併購潮之後,還會有新的動作嗎?

章桑: 

據5月6日的法說會,永豐金總經理朱士廷提到,今年不會考慮併購保險業,會專注在與京城銀的合併。但他也保留了收購保險業的可能性,表示未來會評估是否發展銀行、證券以外的第三隻腳,不過至少要等到2026年新制度上路後再評估。這顯示永豐金的併購野心並未停歇,而是更加審慎地選擇時機。以目前的財務實力和管理團隊執行力,未來如果出現合適標的,不排除會有新的併購動作。

重點整理

  • 永豐金一年三併購顯示其積極擴張策略,從地域互補到業務綜效都有明確邏輯規劃

  • 匯立證券併購雖然金額不大,但外資法人業務的高毛利特性將為永豐金帶來重要獲利引擎

  • 京城銀近期獲利波動主要受資本市場影響,地域互補性仍是併購核心價值所在

  • 三案併購預計在2025年第4季陸續完成,資產規模將突破3.1兆元,強化金控競爭地位

  • 管理層已規劃保險業務發展藍圖,顯示永豐金的併購布局仍在持續演進階段

最後想說的話

永豐金這波併購潮展現了金控業在新環境下的積極轉型思維。從柬埔寨的微型金融到台灣的外資法人業務,每個標的都有其戰略意義。雖然短期內會面臨整合挑戰,但以永豐金的獲利能力和管理團隊執行力,這些併購案很可能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對投資人來說,關鍵是要耐心等待綜效實現,同時密切關注整合進度和市場環境變化。這些想法你覺得如何?歡迎和我分享你的觀察與看法。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