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精選

美中談判露曙光,台股衝破22,000點!這波漲勢能撐多久?

美中貿易談判在倫敦傳出正面進展,雙方已於6月10日結束為期兩天的會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談判進行順利,市場傳出美方願意放寬部分科技產品出口管制,換取中國放寬稀土出口限制。受此激勵,台股昨日強勢突破22,000點整數關卡,大漲451.85點,漲幅達2.07%,收在22,242點,台積電單日貢獻超過6,000億市值。但這波慶祝行情能持續多久?投資人又該如何應對? 小明 : 章桑,昨天看到台股衝破22,000點真的很興奮!但說實話,我有點擔心這只是曇花一現。美中談判雖然有進展,但你覺得這次真的會有實質突破嗎? 章桑 : 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看到大盤這樣漲確實讓人振奮。這次倫敦會談確實釋出了一些正面訊號,美方表示願意取消部分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包括晶片設計軟體、化學品等,來換取中國放寬稀土出口管制。但坦白說,我覺得關鍵還是在執行面。記得5月日內瓦會談後,雙方也曾短暫和解,但很快又因為各種出口管制問題重新緊張起來。 小明 : 對啊!我就是想到這點才會擔心。而且我注意到這次台積電漲得特別兇,股價都到1045元了,會不會漲過頭了? 章桑 : 台積電這波確實是領頭羊,主要是受惠於AI伺服器需求持續強勁。根據最新數據,台灣5月出口額首度突破500億美元,年增3.5%,對美出口更是暴增87.4%。這背後就是AI產業鏈的支撐。不過說到估值,我個人的投資哲學是:再好的公司也要看價格買。現在台積電的本益比已經不便宜,但考慮到全球AI市場正以35.9%的年複合成長率擴張,這個基本面支撐或許還能維持一段時間。 小明 : 咦,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如果美中真的達成協議,對台灣的科技業是好事還是壞事? 章桑 :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次談判凸顯了全球科技競爭的複雜格局。一方面,中國憑藉其在全球稀土供應鏈的主導地位掌握了關鍵籌碼;另一方面,台灣則以其高階製程的技術優勢保有話語權。然而,這種均勢並非永久。長期來看,一旦美中在科技管制上達成重大妥協,台灣「不可或缺」的戰略地位便可能受到挑戰。畢竟,在地緣政治的棋局中,任何技術優勢都需隨著局勢變化而重新評估與定位。 小明 : 等等,你剛提到稀土,這對我們投資有什麼影響嗎?我之前都沒注意過這個領域... 章桑 : 稀土確實是個容易被忽略但很重要的領域。中國幾乎壟斷了稀土磁鐵材料的全球市場,這些材料對電動車、風力發電等產業都是必需品。如果中國真...

萬海股價破百元的綠色賭注:當貨櫃輪遇上碳中和的生存遊戲

今天一早在便利商店排隊,聽到隔壁兩位大哥熱烈討論:「欸你有看到嗎?萬海又衝上百元了耶!」這一幕讓我想到,台灣人對海運股的關心,真的就像關心天氣一樣自然。尤其最近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萬海第一季獲利創新高,很多人都在問:「萬海還能衝多高?這波搶運潮會不會又像去年一樣?」但你有沒有想過,這背後不只是股價的起落,更藏著產業轉型、國際局勢和永續發展的深層故事。


小明:

章桑,最近萬海股價又回到百元,這到底發生什麼事?是不是又有什麼大新聞啊?

章桑:

你問得好!其實啊,這波萬海股價上漲,最主要是因為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雙方互相調降高關稅,讓市場預期海運需求會大增。以今年5月為例,萬海第一季稅後純益87.32億元,年增將近89%,每股盈餘(EPS)達3.11元,營收也比去年同期多了三成多。這一波搶運潮,讓萬海股價八個月來首度回到百元俱樂部。

小明:

那萬海這幾年都在忙什麼?有沒有什麼新計畫或大投資?

章桑:

萬海最近可是動作頻頻喔!有點像是你家樓下早餐店,為了應付越來越多客人,不但換新桌椅,還引進自助點餐機。萬海今年才剛有3艘1.3萬TEU新船下水,又宣布要花265億元買4艘1.6萬TEU甲醇雙燃料新船。未來五年,萬海計畫接收34艘新船,總運力增加38萬TEU。這不只是在擴大規模,更是為了提升競爭力、回應全球對環保的期待。

小明:

說到環保,萬海做了哪些努力?這對公司有什麼影響?

章桑:

想像你家換了節能燈泡,雖然一開始花多一點,但長遠來看省電又環保。萬海不只新船採用甲醇雙燃料,還積極推動生質燃油,減少碳排放,回應ESG趨勢。這些投資雖然短期內增加成本,但有助於公司在國際市場維持競爭力,未來也更容易取得國際大客戶的訂單。

小明:

可是最近不是說全球海運景氣有點保守?萬海會不會遇到什麼風險?

章桑:

2025年全球海運產業面臨四大挑戰:運價下修、紅海危機、全球貿易動能降溫,以及長約談判困難。尤其美國新關稅政策,讓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貨量受到影響。不過萬海的亞洲區間航線佔營收約四成,這部分運價年增三成,表現還算穩健。公司也強調會審慎調整航線布局,積極應對市場變化。

小明:

那未來萬海有什麼值得期待的地方?我們一般投資人該注意什麼?

章桑:

值得注意的是,萬海雖然積極擴張、推動綠色航運,但全球景氣和地緣政治變化還是會帶來不確定性。好比開車出門,路況再好也要注意紅綠燈和突發狀況。實際上,萬海的美國線長約合約價比去年漲了三到四成,下半年市場需求仍被看好。但法人普遍認為,2025年整體市場動能可能趨緩,投資人還是要留意風險,不要只看短期漲幅。

重點整理

  • 2025年萬海股價因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搶運潮再起,重返百元俱樂部。
  • 第一季營收370.9億元、稅後純益87.32億元,年增近89%,EPS 3.11元。
  • 未來五年將接收34艘新船,總運力增加38萬TEU,積極布局綠色航運。
  • 新船採用甲醇雙燃料、生質燃油,強化ESG與減碳承諾。
  • 2025年海運業仍面臨運價下修、地緣政治與長約談判等多重挑戰。

章桑總結

回頭看萬海這一路的轉型,其實就像我們每個人在生活裡遇到的選擇,是要穩穩過日子,還是勇敢投資未來?萬海選擇在不確定中持續投入新船、推動綠色運輸,面對變局,你會選擇保守觀望,還是主動出擊?你曾經如何在生活或工作中做出類似的選擇?這又讓你想到什麼?我很好奇聽聽你的想法。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