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精選

美中談判露曙光,台股衝破22,000點!這波漲勢能撐多久?

美中貿易談判在倫敦傳出正面進展,雙方已於6月10日結束為期兩天的會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談判進行順利,市場傳出美方願意放寬部分科技產品出口管制,換取中國放寬稀土出口限制。受此激勵,台股昨日強勢突破22,000點整數關卡,大漲451.85點,漲幅達2.07%,收在22,242點,台積電單日貢獻超過6,000億市值。但這波慶祝行情能持續多久?投資人又該如何應對? 小明 : 章桑,昨天看到台股衝破22,000點真的很興奮!但說實話,我有點擔心這只是曇花一現。美中談判雖然有進展,但你覺得這次真的會有實質突破嗎? 章桑 : 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看到大盤這樣漲確實讓人振奮。這次倫敦會談確實釋出了一些正面訊號,美方表示願意取消部分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包括晶片設計軟體、化學品等,來換取中國放寬稀土出口管制。但坦白說,我覺得關鍵還是在執行面。記得5月日內瓦會談後,雙方也曾短暫和解,但很快又因為各種出口管制問題重新緊張起來。 小明 : 對啊!我就是想到這點才會擔心。而且我注意到這次台積電漲得特別兇,股價都到1045元了,會不會漲過頭了? 章桑 : 台積電這波確實是領頭羊,主要是受惠於AI伺服器需求持續強勁。根據最新數據,台灣5月出口額首度突破500億美元,年增3.5%,對美出口更是暴增87.4%。這背後就是AI產業鏈的支撐。不過說到估值,我個人的投資哲學是:再好的公司也要看價格買。現在台積電的本益比已經不便宜,但考慮到全球AI市場正以35.9%的年複合成長率擴張,這個基本面支撐或許還能維持一段時間。 小明 : 咦,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如果美中真的達成協議,對台灣的科技業是好事還是壞事? 章桑 :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次談判凸顯了全球科技競爭的複雜格局。一方面,中國憑藉其在全球稀土供應鏈的主導地位掌握了關鍵籌碼;另一方面,台灣則以其高階製程的技術優勢保有話語權。然而,這種均勢並非永久。長期來看,一旦美中在科技管制上達成重大妥協,台灣「不可或缺」的戰略地位便可能受到挑戰。畢竟,在地緣政治的棋局中,任何技術優勢都需隨著局勢變化而重新評估與定位。 小明 : 等等,你剛提到稀土,這對我們投資有什麼影響嗎?我之前都沒注意過這個領域... 章桑 : 稀土確實是個容易被忽略但很重要的領域。中國幾乎壟斷了稀土磁鐵材料的全球市場,這些材料對電動車、風力發電等產業都是必需品。如果中國真...

TACO交易策略:川普關稅威脅下的投資新邏輯

華爾街最近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每當川普宣布新的關稅政策,股市先是大跌,但很快又會強勁反彈。這種模式已經重複了好幾次,讓投資人開始摸索出一套全新的交易策略。S&P 500在川普宣布對歐盟課徵50%關稅後下跌0.7%,但當他在週末宣布延後實施後,立即反彈2%。這種「先恐慌、後反彈」的模式,讓《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創造了一個生動的縮寫:TACO,意思是「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川普總是臨陣退縮😂)。這個看似玩笑的名詞,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投資邏輯?對台灣投資人又有什麼啟發?


小明: 

章桑,我最近聽到華爾街在討論什麼TACO交易,這是什麼意思?好像跟川普的關稅政策有關?

章桑: 

TACO是《金融時報》專欄作家Robert Armstrong在5月2日創造的詞彙,意思是「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這個看似玩笑的縮寫,其實精準描述了一種可預測的市場模式。

從4月2日川普宣布「解放日」關稅開始,到5月23日的歐盟關稅威脅,這種模式已經重複了兩次。每次都是同樣的劇本:川普先放狠話威脅關稅、市場恐慌下跌、然後他又宣布延後或調整政策、股市立即反彈。

小明: 

但為什麼川普總是會改變主意呢?他不是一向很強硬嗎?

章桑: 

這確實很矛盾!川普雖然在公開場合表現強硬,但TACO模式揭露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川普對股市暴跌的反應很敏感。

從實際案例來看,當市場出現超過10%的大幅下跌時,川普通常會在一週內調整政策。4月那次就是典型例子:4月2日宣布關稅,股市連續兩天暴跌,標普500累計下跌約10%,納斯達克跌11%,到了4月9日川普宣布90天暫緩。

這背後的原因很實際:川普把股市表現當作自己執政成功的重要指標,當股市崩盤時,政治壓力會迫使他重新考慮政策。所以表面上的強硬,其實更像是一種談判手段,而不是真的要執行到底。這就是為什麼華爾街開始把這種『威脅-暴跌-退讓-反彈』的模式當作可以預測的交易機會。

小明: 

那台灣的投資人應該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章桑: 

對台灣投資人來說,這個現象有幾個重要啟示:首先,我們要認知到台股會受到美國政策的間接影響,但反應模式和美股不同。當川普威脅關稅時,台灣出口類股可能會先跌,但如果他最終退讓,這些股票往往會有不錯的反彈機會。

央行副處長黃寶霞特別提到,台灣作為出口導向經濟體,高關稅可能導致企業營收大減,但這也意味著當關稅威脅解除時,相關企業會有明顯的利多反應。所以台灣投資人可以把TACO模式當作一個參考指標,但要更專注於台灣本土企業的基本面變化。

小明: 

但我想知道,如果有一天川普真的不退讓了,那些押注這個策略的人會不會損失慘重?

章桑: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從4月到現在,TACO模式確實屢試不爽,但我們要注意幾個風險。首先,市場可能會逐漸適應這種模式,反應會變得更加迅速和理性。其次,如果川普真的堅持某項關稅政策不退讓,那些押注TACO策略的投資人就會面臨重大損失。IG Group首席分析師Chris Beauchamp雖然說「TACO交易策略再次獲勝」,但他也提醒投資人要保持警覺。

小明: 

那有什麼具體的操作建議嗎?

章桑: 

我建議採取分層應對第一層是風險管理:不要把全部資金押注在單一策略上第二層是時機把握:當川普宣布新關稅時,可以考慮逢低分批布局優質股票,但要設好停損點第三層是產業選擇:重點關注那些在關稅緩解後會直接受益的出口導向企業。但瑞銀財富管理分析師Paul Donovan提醒,這種回檔已成常態,投資人應該理性預期。

小明: 

最後想問,這種政策的不確定性對整體經濟會有什麼長期影響?

章桑: 

長期來看,這種政策反覆無常會帶來三個深遠影響:首先是『永久性不確定性』成為新常態,企業被迫將更多資源用於風險管理而非創新投資。其次,全球供應鏈將加速『去風險化』,雖然提高韌性但也增加成本。最關鍵的是,這可能導致全球經濟碎片化,各國築起貿易壁壘,長期而言會拖累全球生產力成長。

重點整理

  • TACO交易反映了川普政府對經濟壓力的低容忍度,每次關稅威脅後的政策調整已成為可預期的模式

  • 台灣央行將美國關稅政策視為金融穩定最大變數,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將直接受到衝擊

  • 投資人應採取分層應對策略,逢低布局但設好風險控制,重點關注關稅緩解後的受益產業

  • 政策不確定性雖然創造短期交易機會,但長期會影響企業投資決策和全球供應鏈穩定

  • 理性預期這種波動模式將成為常態,但不應過度依賴單一交易策略進行投資

最後想說的話

TACO交易策略雖然屢屢奏效,但我們要記住,任何基於政治人物行為模式的投資策略都存在不確定性。川普的政策反覆確實為市場創造了短期機會,但作為投資人,我們更應該關注這種不確定性背後的經濟邏輯和長期趨勢。台灣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我們需要在波動中尋找穩定的投資機會,同時做好風險管理。市場永遠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保持謙遜和理性才是長期獲利的關鍵。歡迎和我分享你的觀察與看法。

留言

熱門文章